欢迎访问高校教育人才网-实施人才强国(强校)战略,网聚海内外优秀人才!

高校教育人才网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新闻中心 > 科研学术 >

韩杰才:调整科研经费结构有望破局“项目多”

时间:2018-08-30 11:59:31    来源:未知
“一个科研团队做一件体量相对较大的科学研究工作,因为经费不够,不得不把一个事拆分成若干个事去申请项目。”这是哈尔滨工业大学副校长、中科院院士韩杰才经常看到的事。当然,如果科研项目经费足够,科研团队只需申请一个项目,就可以把事做成了。

  种类繁多的项目,成为科学家干事业又爱又恨的必选项。《中国科学报》记者在中国知网科研项目数据库查询到,截至目前,通过国家、地方各部门审批的科研项目多达1115424项,其中自然科学与工程科技类的达217875项,基础科学类有33970项。

  “现在的科研人员花了太多的时间去争取经费,精力都在上面。”韩杰才指出,“没有经费,团队研究难以为继。”

  在科学家们看来,将“项目多”导致的一系列问题作为突破口,就有希望将科学家从课题申报、经费管理的繁文缛节中解放出来,激发科研工作者的创新创造活力。

  “项目多”导致的竞争性也受到了广泛关注。特别在基础研究领域,科研项目过度的“竞争性”被认为不完全符合科研规律。

  “竞争,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能够促进大家出成果,另一方面过度竞争会让科学家去做短平快的选题,尽快发文章、出成果,又拿这个文章去申请更多的项目。”韩杰才表示,“真正涉及到国家发展需要突破的关键、急需的科学问题,就少有人去做了。所以,现在应该做的是鼓励科研人员沉下心来,一辈子真正做好一件事。”

  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算得上众多竞争性支持项目和经费中的“一股清流”。但是,韩杰才看到,由于经费体量小,让高校等科研机构在自主决策科研选题方向上几近失语。“这笔经费大学可以下拨给课题组让他们自主做研究,但是占学校科研总经费比例太少。”

  “僧多粥少”,是当前科研经费和项目数量关系的形象比喻。想要解决这一矛盾,加大基础研究投入不失为一种办法。当前我国对基础研究的投入约占全部研发投入的5%,远低于发达国家25%以上的水平。

  同时,合理分配资源、调整科研经费结构,对解决“项目多”反映出的问题也将有所裨益。韩杰才建议,对科研的支持应当分层次。“国家层面主要支持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鼓励一批人沉下心来认真做事。涉及应用研究特别是‘短平快’的事儿,国家进行引导就足够了,不需要国家过多经费支持。”

  在韩杰才看来,日本高校的模式值得借鉴。在日本,教授的拨款除基本工资外,还包括可自主开展研究的适量经费,让他们能开展自己感兴趣的项目研究。

  此外,优化评价体系,也有望控制在量化评价指标下项目设立过多、项目申请过多的浮躁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