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高校教育人才网-实施人才强国(强校)战略,网聚海内外优秀人才!

高校教育人才网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地区分站 > 江西 > 江西高校招聘 >

江西理工大学2019年高层次人才招聘公告

时间:2019-02-01 11:37:00    来源:未知
一、学校简介

江西理工大学坐落于有着千里赣江第一城之美誉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江西省赣州市,学校创办于1958年,学校曾先后隶属于冶金工业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现为江西省人民政府、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共建高校,是具有博士、硕士和学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是江西省重点建设的大学,是我国有色金属和钢铁工业重要的人才培养和科研基地,被誉为“有色冶金人才摇篮”。

学校在赣州、南昌两地有5个校区,占地面积共计3700余亩,有教职工21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360余人,博士教师580多人,拥有一支由院士、国家“万人计划”、长江学者、中科院“百人计划”等高层次人才组成的,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

学校拥有1个全国示范院士工作站、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个一级博士点、1个博士人才培养项目,22个一级硕士点,拥有国家铜冶炼及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离子型稀土资源高效开发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离子型稀土资源开发及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钨资源高效开发及应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国家钨与稀土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一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平台。近五年来,共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863”、“97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各级各类科研项目2000多项,科研总经费6亿多元;2008年以来,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6项,获江西省自然科学一等奖、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省部级奖80多项。

学校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荣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毕业生以其专业适应性广和“为人诚实、基础扎实、工作踏实”的特点而广受社会欢迎,并于2011年荣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五十强”,2017年荣膺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五十强”。据中国“世界500强”企业CEO毕业院校排名榜显示,我校在2012年中国“世界500强”企业CEO毕业院校并列第5位。据中国校友会网发布的《中国大学排行榜》显示,我校在2014 年“中国高校杰出校友排行榜”中名列第94 位。

二、招聘类别及条件

总体要求:具有良好的科学精神、职业道德和团结协作意识,较高的学术水平,学风正派,学术端正,身心健康,为人师表,教书育人。

第一类(杰出人才):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特支计划”杰出人才、海外著名学术机构外籍院士、以及海外具有相当学术成就的科学家等杰出人才。

第二类(领军人才):在某一学科领域具有较高学术造诣和在国内外有较大学术影响,能带领和促进我校相关学科赶超国内先进水平,并能在3~5年内获得重大突破的标志性成果的领军人才。包含:(1)“国家特支计划”领军人才;(2)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3)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海内外具有与上述相当学术地位和成就的高端人才。

第三类(学科带头人):年龄一般不超过45周岁,原则上应具有博士学位或正高职称,在某一学科领域取得公认的学术成果和在国内外有较高知名度,具有较好学术发展基础和潜力,能较快提升所在学科的某一研究领域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并能在3~5年内获得重要的标志性成果的优秀学科带头人。包含:(1)“国家特支计划”青年拔尖人才;(2)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3)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中科院“百人计划”A类入选者;(5)海内外具有与上述相当学术地位和成就的专家学者。

第四类(学术骨干)A类:原则上应具有博士学位或正高职称,在本学科领域具有较高影响力,有较好学术发展基础和潜力,并能在3~5年内获得重要的标志性成果的优秀学术骨干。包含:(1)“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教育部“新(跨)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3)教育部创新团队首席负责人;(4)江西省“双千计划”创新领军人才长期项目入学者;(5)海内外具有与上述相当学术地位和成就的专家学者。

第四类(学术骨干)B类:具有博士学位和副高以上职称,在本学科领域具有一定影响力,受到同行专家认可,具有良好发展潜力的青年拔尖人才。并满足下列I类条件1条或II类条件2条:

(1)I类条件(至少满足1条)

①主持国家重大(重点)课题1项以上;

②获国家科技三大奖者(特等奖、一等奖排名前7名,二等奖排名前3名);

③省部级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排名第1名。

(2)II类条件(按分类分别至少满足2条)

自然科学类须满足下列条件中的2条:

①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及其他国家级项目2项;

②以第一作者发表的被SCI、EI检索的高水平期刊论文(三区及以上)8篇;

③国家科学技术二等奖(排名前7名),或省部级科学技术一等奖以上奖励(排名前2名),或省部级科学技术二等奖(排名第1);

④作为第一发明人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5项以上;

⑤担任学科国家级学术机构常务理事以上或二级学术机构副理事长以上,国际知名学术刊物(3区以上)编委会委员等其他以上相当条款。

哲学社会科学类须满足下列条件中的2条:

①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课题1项,或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2项或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课题2项;

②以第一作者发表SSCI较高水平论文4篇,或发表CSSCI较高水平论文不少于8篇;

③国家社科成果奖1项(一等奖排名前2名,其它排名第1);

④省级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以上奖励(排名第1);

⑤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名前3),或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名第1);

⑥海外具有与上述相当学术地位和成就的学术骨干或拔尖人才。

第五类(优秀博士)A类: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的优秀博士研究生,原则上本科、硕士、博士专业一致或相近或有利于学科交叉,本科、硕士、博士阶段均为国内外知名院校毕业。

第五类(优秀博士)B类:年龄一般不超过35周岁,具有海外一年以上留学经历或海外知名高校毕业的优秀博士研究生,原则上本科、硕士、博士专业一致或相近或有利于学科交叉。

第五类(优秀博士)C类:年龄一般不超过35周岁,国内优秀博士研究生(博士后);原则上本科、硕士、博士专业一致或相近或有利于学科交叉,本科、硕士、博士阶段均为国内知名院校毕业。

三、招聘计划

1.第一类至第四类人才根据学校学科发展需要招聘。

2.第五类人才招聘专业及招聘计划见下表:

招聘单位

(所在校区)

招聘岗位与计划

招聘专业

联系方式

资环学院

博士专任教师6人

地质学(0709)、生物学(0710)、机械工程(0802)、仪器科学与技术(0804)、土木工程(0814)、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0818)、矿业工程(0819)、环境科学与工程(0830)、生物工程(0836)、安全科学与工程(0837)

1.联系人:夏老师

2.联系电话:

15083576122/07978312759

3.招聘邮箱:

xiaqing6971@163.com

建测学院

博士专任教师8人

工学(08)、地理学(0705)、力学(080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812)、建筑学(0813)、土木工程(0814)、测绘科学与技术(0816)、矿业工程(0819)、环境科学与工程(0830)、城乡规划(0833)、美术学(1304)、能源动力类(080500)、水利工程(0815)

1.联系人:郭老师/郝老师

2.联系电话:

07978312551/07978312550

3.招聘邮箱:

jcxy01@126.com/

haolei2001@qq.com

冶化学院

博士专任教师6人

冶金工程(0806)、化学工程与技术(0817)

1.联系人:毛老师

2.联系电话:07978312204

3.招聘邮箱:

yejin@jxust.edu.cn

材料学院

博士专任教师6人

材料科学与工程(0805)

1.联系人:陈老师

2.联系电话:07978312422

3.招聘邮箱:

1198656794@qq.com

机电学院

博士专任教师8人

机械工程(0802)、仪器科学与技术(0804)、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0807)、电气工程(0808)、控制科学与工程(0811)、管理科学与工程类(110100)

1.联系人:匡老师

2.联系电话:07978312137

3.招聘邮箱:

jxust_jdxy@126.com

电气学院

博士专任教师8人

仪器科学与技术(0804)、电气工程(0808)、电子科学与技术(0809)、控制科学与工程(081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812)

1.联系人:王老师

2.联系电话:18365431664

3.招聘邮箱:

wangjianhong@nuaa.edu.cn

信息学院

博士专任教师8人

光学工程(0803)、电子科学与技术(0809)、信息与通信工程(0810)、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812)、软件工程(0835)

1.联系人:钟老师

2.联系电话:07978312029

3.招聘邮箱:

Z168@jxust.edu.cn

经管学院

博士专任教师8人

经济学(02)、管理学(12)、应用经济学(0202)、管理科学与工程(1201)、工商管理(1202)、农学(09)

1.联系人:严老师

2.联系电话:07978312413

3.招聘邮箱:

jxlgjgxy@sina.com

文法学院

博士专任教师6人

法学(03)、法学(0301)、政治学(0302)、社会学(0303)、公共管理(1204)、美术学(1304)、设计学(1305)

1.联系人:黄老师

2.联系电话:07978312492

3.招聘邮箱:

wfxy@jxust.edu.cn

马克思主义学院

博士专任教师4人

历史学(06)、哲学(01)、哲学(0101)、马克思主义理论(0305)、政治学(0302)、理论经济学(0201)、中国史(0602)

1.联系人:王老师

2.联系电话:07978312154

3.招聘邮箱:

237427650@qq.com

外语学院

博士专任教师5人

经济学(02)、教学学(04)、教育学(0401)、中国语言文学(0501)、外国语言文学(0502)

1.联系人:邓老师

2.联系电话:07978312173

3.招聘邮箱:

ffszhaopin@163.com

理学院

博士专任教师5人

体育学(0403)、数学(0701)、物理学(070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812)、

电子科学与技术(0809)

1.联系人:蔺老师

2.联系电话:07978312040

3.招聘邮箱:

lxyrcyj@163.com

工程研究院

科研骨干6人

材料科学与工程(0805)、冶金工程(0806)、化学工程与技术(0817)、矿业工程(0819)、力学(0801)、化学(0703)、物理学(0702)

1.联系人:曹老师

2.联系电话:07978312705

3.招聘邮箱:

gcy-jxust@163.com

基础课教学部

(南昌校区)

博士专任教师3人

哲学(0101)、法学(0301)、理学(07)、文学(05)

1.联系人:于老师

2.联系电话:079183858311

13699518010

3.招聘邮箱:

59476435@QQ.com

商学院

(南昌校区)

博士专任教师5人

工商管理(1202)、应用经济学(0202)、管理科学与工程(1201)

1.联系人:岳老师

2.联系电话:079183858348

3.招聘邮箱:

yuezx@sina.com

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

(南昌校区)

博士专任教师5人

物理学(0702)、机械工程(0802)、冶金工程(0806)、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0807)、电气工程(0808)、控制科学与工程(0811)、环境科学与工程(0830)

1.联系人:李老师

2.联系电话:079183858330

3.招聘邮箱:

85390749@qq.com

软件工程学院(南昌校区)

博士专任教师5人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812)、软件工程(0835)、信息与通信工程(0810)、电子科学与技术(0809)、建筑学(0813)、土木工程(0814)、管理科学与工程(1201)

1.联系人:周老师

2.联系电话:079183858322

3.招聘邮箱:

305632884@qq.ocm

中澳3M国际研究(南昌校区)

科研骨干6人

化学(0703)、材料科学与工程(0805)、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0807)、化学工程与技术(0817)、矿业工程(0819)、冶金工程(0806)

1.联系人:彭老师

2.联系电话:079183822128

3.招聘邮箱:

3m@jxust.edu.cn

应用科学学院

博士专任教师4人

土木工程(0814)、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812)、机械工程(0802)

1.联系人:严老师/龚老师

2.联系电话:07978312630

3.招聘邮箱:

jxlg_yky@163.com

期刊社

期刊编辑1人

材料科学与工程(0805)

1.联系人:卿老师

2.联系电话:07978312773

13576687966

3.招聘邮箱:

295294140@qq.com

科学技术处

管理人员1人

应用经济学(0202)

1.联系人:邓老师

2.联系电话:07978312131

3.招聘邮箱:

531281602@qq.com

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处

管理人员1人

教育学(0401)

1.联系人:蔡老师

2.联系电话:07978312371

3.招聘邮箱:

623391056@qq.com

合计

115人

 

四、报名办法

1.报名时间:即公告之日起至岗位招满为止。

2.报名方式:各应聘人员请填写《江西理工大学2019年高层次人才公开招聘报名表》(登录至江西理工大学人事处网站下载专栏“人才招聘”栏目下载),并将报名表电子版投递至各招聘单位邮箱(见《2019年第五类人才招聘专业及招聘计划表》联系方式栏)或学校人事部门邮箱;邮件主题格式均为:应聘单位.人才类别.姓名.第一学历.最高学历.所学专业.毕业学校。如:“资环学院.专任教师.张三.本科.博士.计算机科学与技术.xx大学”。

3.学校人事部门联系方式:

联 系 人:李老师;

联系电话:0797-8312591;

联系邮箱:jxlgrczp@163.com;

网    址:http://hr.jxust.edu.cn/;

联系地址:江西省赣州市红旗大道86号;

邮    编:341000。

4.应聘者来校的住宿费用由学校承担,成功入职后,可按规定凭票报销来校面试和报到时的交通费。

五、考核方法

1.考核方式:采取试讲、面试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面试主要内容涉及相关专业知识;有特殊岗位技能要求的将结合实验等现场操作考核的方式,进行综合评定。

2.面试时间、地点由各招聘单位通知。

六、健康检查

在我校指定的地点进行体检和心理测试,体检标准参照《江西省申报认定教师资格人员体检办法》和《江西理工大学人才引进体检标准(试行)》执行。

七、聘用

考核、体检合格和心理测试无异常,并经校长办公会审议后,择优办理相关接收或调入手续。第一至第四类人才聘期(服务期)六年; 第五类人才聘期(服务期)八年,按事业编制聘任(其中试用期为12个月)。

八、其他说明

1.岗位基本条件、引进类别、岗位职责详见《江西理工大学高层次人才引进暂行办法(2018年修订版)》,可登陆江西理工大学人事处网页查询。

2.学校2019年引进政策及待遇以《江西理工大学2019年人才引进工作方案》为准,具体待遇可参阅《江西理工大学2019年全职引进人才待遇一览表(税前)》(见附件);其中第五类人才根据学校学科紧缺程度的实施分类引进并兑现待遇;紧缺学科包括: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智能科学与技术、数据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空间安全、数学、测绘科学与技术、地理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方向)、建筑学、城乡规划、设计学、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公共管理、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外国语言文学(英语方向)等,其余均为非紧缺学科。具有2年以上海外留学经历的优秀博士可以参照紧缺学科引进。

3.依所引进人才个人意愿,其户口关系可在南昌与赣州两地自愿选择落户地。户口关系虽然落在南昌,但南昌校区没有其对应学科的,其工作岗位应安置在赣州校区对应学科。

4.对于夫妻双方按人才引进的(含同时引进或先后引进的),夫妻双方博士所属学科和本人业绩均符合学校学科发展需要的,夫妻双方均享受安家费和住房补贴,但双方均不享受配偶补贴;夫妻其中一方博士所属学科或本人业绩不符合学校学科发展需要的,夫妻双方只享受一份住房补贴,但双方均不享受配偶补贴;其他待遇按政策规定执行。

5.如还有其他疑问,请致电咨询,学校拥有对2019年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的最终解释权。

附件

江西理工大学2019年全职引进人才待遇一览表(税前)

 

人才类型

聘期

(服务期)

人才引进待遇(含安家费、住房补贴等)

科研启动费

薪酬

配偶安置

生活待遇

第一类

(杰出人才)

6年

500万元以上或面议,提供过渡住房。

1000万元以上或面议。

年薪200万元以上或面议。

安置配偶工作或享受生活补贴。

配备学术秘书,在工作上、生活上提供优质服务和保障,配备用车和完备的研究条件。

第二类

(领军人才)

6年

200万元以上或面议,提供过渡住房。

理工500万元以上、人文100万以上或面议。

年薪120万元以上或面议。

安置配偶工作或享受生活补贴。

在工作上、生活上提供优质服务和保障,提供完备的研究条件,配备科研助手和工作用车。

第三类

(学科带头人)

6年

150万元,提供过渡住房。

理工300万元以上、人文50万元以上或面议。

年薪50-80万元或面议。

视情况安置配偶工作或享受生活补贴。

在工作上、生活上提供优质服务和保障,提供完备的研究条件,根据课题研究需要配备科研助手。

第四类

(学术骨干)

6年

A:100万元。

B类:45万元。

A类:理工:150万元、人文:50万元

B类:理工:50万、人文:20万

年薪:

A:50万元。

B:30万元。

视情况安置配偶工作或享受生活补贴。

按需提供办公及科研场所,在工作和生活上提供优质服务和保障。

第五类

(优秀博士)

8年

根据学校的博士人才分类和学科紧缺情况给予以下引进待遇(含安家费、住房补贴、配偶补贴、业绩奖励等):

A类:55-65万元

B:50-60万元

C类:45-55万元

A类:理工:15-20万元、人文:8-10万元

B类:理工:13-15万元、人文:6-8万元

C类: 理工:10-13万元、人文:5-6万元

执行国家规定薪酬福利待遇,内聘副教授3年,并按月享受博士津贴。

紧缺学科:配偶具有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历的可以按人事代理安置工作,其他享受配偶补贴。

非紧缺学科:不安置配偶,享受配偶补贴。

按需提供办公及科研场所,在工作和生活上提供优质服务和保障。